葫芦岛人出门问“去锦州多久”?1994年方言笑谈揭秘两地尴尬情

锦州 更新于:2025-09-18 06:08
  • 姑叫哥哥
    岛人出门,先问“去锦州多久”。
    这笑话听着酸,却把两地的尴尬拍在桌面:一个1994年才“分家”的小兄弟,至今看病、坐飞机、转高铁还得往老大哥锦州跑。
    翻开档案,1989年以前压根没有“葫芦岛市”,只有“锦西市”,归锦州地区管。
    铁路、港口、医院、中学,全是锦州的编号。
    直到今天,京奉铁路的调度表上,葫芦岛北和锦州南还是同一组值班员,列车间隔不到二十分钟,票价差两块五,却决定了一张发票抬头写“锦”还是写“葫”。
    最扎心的是港口。
    葫芦岛港的钢材要想走外贸,九成还是得先靠驳船运到锦州港报关——因为锦州港有保税仓,葫芦岛没有。
    于是出现魔幻场景:同一船货,离岸十分钟,关税代码换一遍,运费多出八块一吨。
    做钢材贸易的老赵直言:“合并传言每传一次,我们就得重新印一沓名片,地址栏空着,等通知。

    好处也不是没有。
    公交化动车开通后,早晨六点二十从龙港区出发,七点零五就能到锦州吃豆腐脑,比本市早高峰去老区还快。
    年轻人干脆把约会地点定在锦州万达,看完电影末班动车回家,省了酒店钱。
    铁路局乐见客流,偷偷加了一站“葫芦岛北—锦州南”的通勤月卡,比沈阳地铁还便宜。
    但真要谈“合并”,两地的财政账本先打架。
    葫芦岛靠锌厂、造船厂吃饭,税收起伏大;锦州有港口、高校、三甲医院,家底厚。
    并了,葫芦岛怕丢政策补贴;锦州担心养老池被分薄。
    于是省里折中,抛出新词“锦葫一体化”:电话区号统一、公积金互认、高速免费段再延长十公里——表面像谈恋爱,实际谁也不敢先领证。
    对老百姓来说,名字不重要,收费站能不能少停一次才重要。
    眼下最实在的盼头是:别在锦州南换乘时爬楼梯,把地下通道电梯修好;别让葫芦岛港的钢材再绕一圈,直接给条保税通道。
    真做到了,合并与否,也就一句“两块五的事”。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