蒂兰圣雪VoIN
“如果有人每天堵在放学路上要保护费,这只是同学间的小打小闹吗?”锦州市古塔中学教室内,古塔区人民检察院古·佑蕾未检宣讲团干警抛出的问题,瞬间抓住了同学们的注意力。在这场联合区委政法委、公检法司、教育局开展的法治宣传活动中,检察干警以真实案例为核心,将防校园欺凌知识讲得生动透彻,为同学们筑起一道清晰的“自我保护屏障”。

案例拆解法律让欺凌“真面目”现形“大家先听一听这个案例:某中学学生小张,因学习成绩优异,被学校小团伙成员堵在厕所嘲讽、推搡,还被抢走了零花钱……”课堂上,干警结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》条款,细致拆解校园欺凌的“隐形陷阱”。从“给同学起侮辱性外号导致对方抑郁”的语言欺凌,到“故意孤立同学、散播谣言”的社交欺凌,再到“胁迫他人参与不良活动”的变相欺凌,每个案例都来自真实案件,干警逐一分析行为边界与法律后果,让原本抽象的欺凌界定变得具体可感。针对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》中“严防黑恶势力侵害未成年人”的要求,干警更是以校园小团伙逐步发展成恶势力的典型案例为切入点,详解拉人头、收费用、定规矩等团伙犯罪的早期特征。“有的同学以为跟着大哥有靠山,却不知帮着催收保护费、恐吓其他同学,已经触碰了法律红线。”鲜活的案例搭配通俗的解读,让同学们频频点头,不少人还认真在笔记本上记录案例要点。
案例延伸互动把保护技巧学扎实“假设你看到同学被人故意藏起作业本,还被嘲笑笨,该怎么做?”在案例讲解基础上,干警设计了“情景还原”互动环节,学生结合刚学到的案例知识,模拟应对欺凌的场景。当有同学提出“假装没看见,免得被报复”时,干警立刻结合“旁观者纵容欺凌升级”的案例提醒:“之前有个案例,就是因为大家都沉默,原本的语言嘲讽最终变成了肢体殴打。其实递一张纸条安慰同学、悄悄告诉老师,都是保护他人的好办法。”针对“遭遇欺凌不敢说”的普遍问题,干警分享了“案例中的自救智慧”:“就像案例里的小李,被欺凌后偷偷用录音笔留存证据,再告诉家长和老师,最终及时制止了伤害。大家要记住,保留聊天记录、寻求信任的人帮助,都是有效的自我保护方式。”同时,干警还提炼出案例中的“三不原则”—— 不做施暴者、不做冷漠旁观者、不做忍气吞声的受害者,让同学们在案例反思中明确行动方向。

古塔区人民检察院古·佑蕾未检宣讲团干警表示,此次选择以真实案例为核心开展普法,就是希望用同学们更容易接受的方式,让防欺凌知识入脑入心。未来,古·佑蕾未检宣讲团还会持续收集校园相关案例,通过“案例+法律”的模式,走进更多学校,让法治意识扎根青春,帮助孩子们在成长路上避开“欺凌陷阱”。通讯员:王子涵